剖析德学

谢明

2012.01.25

前言

老子的道德经流传至今,影响深远。但是,没有多少现代人能完全读懂它。原因何在? 答案是,后人把它当成圣经,不去发展它、完善它、并用与时俱进的语言去描述它。值得一提的是,后人没有从理性方面去充实道德经,并让它更具科学性。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,古人不可能有很深的理性认知。道德经的发展只能靠后人去不断地推动。本文从理性的角度,剖析德学的科学内涵。并提倡由“尊道贵德”(言语) 上升到“遵道施德”(行动)。因为,只有创造性的行动才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真正动力。

 

道的理性内涵

我们的古人非常重视“天-地-人”为一体的系统。用科学的话来说,做人做事离不开“时间-空间-人间”。在道徳经中,老子感悟到“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 这个规律。但是,这样的描述不够理性,很难被现代人接受。

 

尽管人们可以从不用的侧面去解释“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这句话,我认为它的核心意义是: 一切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类,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时间、空间、人间三个载体的形成,时间、空间、人间三个载培育了万物、万灵、万事“生-长-收-藏” 这个永恒的过程。

 

所以,道的科学内涵是指“事物发展所遵循的内在自然规律”。道是神圣的, 是至尊的。毫无疑问,我们要尊重“道”。更重要的是, 我们必须按自然规律去做事做人。只有遵循“道”, 才能创造出物质文明,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购买力。

 

德的理性内涵

如上所述,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由“生,长,收,藏”构成的四个阶段。从科学的角度来说,这个过程的顺畅发展离不开内因和外因两大因素。内因指的就是“道”,外因说的就是“德”。所以, “德”是指促进事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。

 

从广义上说,“有德”或"积德"就是指一个社会、一个群体、一个机构或一个人在不断地创造有利的“外因”,从而促进事物的蓬勃发展。另外,厚德载物就是教导人们,积累厚厚的"德"去营造促进事物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。只有具备厚德载物这样一种思想境界,才有资格为人民或客户服务。

 

德是可以从外部获取,也可以向外部给予或施舍。知道了德的内涵,人们就不难理解为何要时刻学会感恩。感恩就是要感谢别人给予的德或爱,例如: 感谢上天给予的风调雨顺,感谢大地给予的五谷丰登,感谢贵人给予的关怀和厚爱。

 

德的最高境界就是爱。徳对任何事、任何人都很保贵。在 “贵德”或“惜德”的同时,我们更要提倡“施德”或“为人民服务”。只有提倡“施德”, 才能创造出精神文明,提高社会的凝聚力。

 

做人的道理

人们常说,人定胜天。其实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,一群安定团结(即:心定)的人所发挥出来的创造力胜过自然规律的创造力。从系统的角度来看,人的创造力源自人的思想(即:决策或领导力)和能力(即:执行力)。思想决定行为,行为决定结果。好的思想,会带来好的结果。因此,文明社会要教育人们从小就知道:只有做好人,才会做好事。

 

那么,做人的道理是什么?简单地说,做人就是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进一步说,就是要处理好:父母与子女的关系,兄弟姐妹的关系,夫妻的关系,朋友的关系,上下级的关系。《大学》一书告诉我们,做人要遵循的自然规律是:“为人君,止于仁;为人臣,止于敬;为人子,止于孝;为人父,止于慈;与人交,止于信。”(注:君是指上级,臣是谓下级,朋友包括同事、同学和同僚)。换言之,做人必须遵循“天规”,必须关爱众人。也就是说,要时刻“敬天爱人”。

 

做事的道理

接下来,我们要问做事的道理是什么?首先,我们要认清,做事的目的是创造价值和分配价值,增加大家的富有程度。因此,创造价值和分配价值必须遵循自然规律。《大学》一书告诉我们,做事要遵循的自然规律是:“有德此有人,有人此有土,有土此有财,有财此有用。德者本也,财者未也!” 换言之,做任何事必须不忘“遵道施德”。

 

结来语

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建设。物质文明的核心是“利”。衡量物质文明的客观尺度是“购买力”。物质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“科学”或“经济学”。物质文明建设的手段包括生产、交易和金融。然而, 精神文明的核心是“德”。衡量精神文明的主观尺度是“凝聚力”。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“德学”或“政治学”(公共服务)。精神文明建设的手段包括法律、宗教和主义。因此,建设和谐与幸福社会的切入点就是去广泛地普及、宣传和弘扬德学。

 


| Office: N3-02C-96 | Phone: (+65) 6790 5754 | Phone: (+65) 9837 9612 | Fax: (+65) 6791 3712 | Email: mmxie@ntu.edu.sg |